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騎士精神

大一剛滿十八歲時,考了摩托車駕照,還考了兩次,原因是太開心第一關就壓到線....
隨後隔了一個月我拿到了汽車駕照,過著快樂的機/汽車雙棲生活....
當時完全沒想到,後來機車會成為我至今主要的代步工具@@

原本的汽車賣掉後,每次想買車,就有許多現實考量干擾著我;像是公司離家太近,也沒太多時間出遊,停車不容易,基本上就是很少會開到車....所以汽車駕照也因此離開了隨身的皮夾,再次擁有台汽車也成為一個遙遠的夢想....

反倒是機車還滿常騎,成為我主要的代步工具。個人換過四台機車,第一部是未滿18時背著家人偷偷存錢買下的,後來很快被發現後在青春與淚水下被簽到車行賣出....第二部是剛拿到駕照時買的,但是因為心急之下買了他後就一直抱著想騎檔車的遺憾,不過也就這樣陪我到當兵完,因為我很少保養的前提下有天就這麼掛在路上....第三部是一直想買的古董打檔車,但是騎的過程中冒著濃煙跟有著巨雷般聲響不打緊,還不時就會東壞西壞....沒多久我就換成現在的白色KTR,也是打檔車,其實當初也想買Vespa ET-8,但是已經沒有新車,有著前一部老爺車的慘痛經驗下,KTR就這麼勝出了!

原則上KTR是一部我個人認為好看又好騎,而且故障率極低的車,所以一直以來我也都還算喜愛這台每天陪我上下班的好朋友,只是隨著自己的年齡跟車齡增長,最近也在想是不是要再換部新車....

想到摩托車就會想要找部符合自己type的款式,因為我少騎長程車子的性能其實我並不是很在意,但是台灣普遍的摩托車市場,外型都是以一種科技感的設計為主流,例如雖然我很喜歡林仔仔,但我實在不太想當騎著那醜怪的彎道情人....Vino那類復古造型車又太小不適合我跟Faye的身高,所以至今仍找不到很滿意的....

之前去日本時,就覺得日本的機車騎士打扮好有型,車款也都很不賴,重點是整體搭配有種時尚感;相對於台灣騎機車就有種強烈的寒酸感,有時還會看見年輕人戴著跟衣服完全不搭乳牛之類的卡通安全帽....

這次在法國時,我也注意到法國的機車騎士有種不一樣的風格,法國的機車款式似乎不多,我看到過的大約只有十種左右,最常見的是Vespa系列,其次是各種品牌都推出非常大台的速克達,很類似台灣有一個時期流行過的那種大車。那車其實滿不好看的,但是我也注意到法國人獨有的騎士美學,基本上不論車款幾乎都是黑色、銀色為主,很少看到髒掉的機車;騎士標準配備就是安全帽、墨鏡、夾克,其實很簡單,少了日本那種刻意的搭配,但是就很俐落;也讓原本無聊的機車彷彿有了另一種態度一般,看起來,還是很有型。

這讓我又開始想到台灣騎士讓人驚恐的混搭裝扮....我想再有型的車也是枉然....但是也不得不覺得,要是我們像日本、歐美騎士那樣的打扮,我想還沒跨上機車,就熱昏了吧....

天氣,真是時尚的天敵....但既然台灣機車這麼多,有機會的話,也幫忙改變一下市容,秀出你的騎士精神吧!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旅行的意義

對於旅行,很多人馬上會想像到豪華的飯店、美食,以及曾經到訪過或嚮往的各地名勝風光....
對於旅人,很多人馬上會聯想到背包客的身影....

而對於旅行本身的意義,在很多人身上,又是什麼呢?

原本想分享法國蜜月之旅的記事,想為這趟旅行畫點什麼;大到巴黎鐵塔、凱旋門、羅浮宮....小到蒙馬區的小器皿....
想著想著,卻畫下這張,跟巴黎,或者說法國毫不相干的圖像....

我非常喜歡法國,尤其是巴黎這個夢幻之都。裡頭盡是些書上看過的夢幻景點,既使擁有髒亂的部份,仍然是一個美麗又藝文氣息濃厚的偉大城市,走在路上、坐在餐館或路邊都能感受到電影般的法式情調~當然,也非常適合蜜月的氛圍!

但是畫下這張圖,是因為對於旅行的意義,這幾年隨著喜歡上拍照,我有越來越不同的感受。

以前沒拍照時,旅行的意義在於結果,希望結束旅程之後,能夠擁有不虛此行的滿足感,能夠把去過什麼地方,買了什麼東西拿來說嘴;剛開始拍照時,旅行的意義在於收集,希望把所有能去的景點都走過,能拍下的景物都拍下來,希望結束旅程後,把所有的重點都蒐藏起來....

但是現在,旅行的意義之於我,逐漸轉換為一個移動的過程。不管是藉由某種交通工具,或者步行的當下,每當我啟程往一個地方去時,目的地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變成移動時所培養的情感;移動過程中的感受,變成我所珍惜的部份。我開始學習期待,學習面對新地方前所應該夾帶的心情,學習融入每個地方,學習把當地人的眼睛融合為鏡頭所見....

圖中說明著我對旅行的嚮往:首先,我討厭背包客的形象,我討厭背著比頭還高在車站明快地走跳的那些人,看起來跟勤勞的螞蟻一樣....我嚮往的旅人,即使不是單獨一人,都應該有種安靜的態度,拿著簡單有質感的行李,或許上面擁有著一些不同地方留下的象徵;藉由移動的過程途中,或許看著別人遺留下來的書報雜誌,或許拍點什麼,甚至什麼也不做....但是心裡,卻是有東西不斷在萌芽的!這,就是旅行給我的意義。

另外坐在車內的感覺,是我很喜歡神隱少女之中,千尋和無臉男(還有另外兩隻小東西)一起坐上行駛在水面的電車那幕情景,那同樣也是我對於旅行,最深刻的印象。舉例來說,我們永遠不會記得一同搭車的車上其他人面貌;而在移動當中一切都是那麼地充滿流動、不確定感,這就像是水上的無軌電車,和那些沒有輪廓的旅客一樣。

最後,其實我不寫法國的遊記,是因為我想推薦Faye的法國行,我想他寫的,應該比我寫有趣很多!!






好神天團


拜請拜請!好神又來了!

伍佰大師製作EP加持好運!

這次
公仔部份由小弟操刀設計,
請多多支持喔!!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第36個故事

看了電影「第36個故事」
昨天和Faye在家裡,用中華電信MOD看了電影「第36個故事」,
第一次覺得MOD真是一個還不錯的東西,雖然訊號常常斷斷續續的,每次要開總是要reset一遍,但是懶得租片時,它確實很管用!

簡單而言是部還不錯的小品電影,咖啡館的氛圍總能勾起都市人的共鳴,故事小巧細膩,拍攝質感也不錯。
唯一的抱怨是那個旁白很惹人厭,況且我對於旁白過多的電影有既定的偏見:我一直認為用旁白交代劇情是滿拙劣的手法,怕人看不懂不就應該在劇情上去琢磨?況且配音員的聲音還真不討喜....

不過一切的一切,好在都有林仔仔去救贖!有她在就加了1000分!我愛林仔仔!所以這是部好電影!!

對我而言,劇中另外一個值得挑剔的角色,是張瀚飾演的副機師,有點類似引言人的角色(所以不是更不需要旁白?),也是因為他的緣故,微妙地串起了36個故事這個主軸。

基本上我喜歡這樣的角色設定,一個咖啡館的常客,孤獨的個體,從冷眼旁觀到成為咖啡館重要的一部份....
雖然我並不是這樣的人(我本身即使單獨去咖啡館也很少坐在吧台,也幾乎不跟老闆店員有任何互動),但這確實是令人嚮往也容易投射的角色。所以問題不在角色上,而是說故事的內容。

國片依然容易給我一種過度矯情的感受,36塊來自世界各地的香皂,36個來自世界各地的故事,搭配著36張桂綸鎂飾演的朵兒手繪的插畫,最後甚至驅使朵兒離開原本的夢想咖啡店踏上前往36個旅程....這一切一切,都美好地讓人不可思異,但卻矯情。就像我不能夠理解國片的情緒演出為什麼要如同舞台劇般激烈一樣;為什麼不能夠更真實一點?或是更有想像力一點?一切都被看完了,就沒有想像空間了不是嗎?

但是撇除這個挑剔,這還是一部值得讓人反芻回味的電影。咖啡館本身擁有的故事能量,是我嚮往的,我想一個咖啡館的老闆,一定蘊藏了豐富的知識庫,此時馬上聯想到的,就是老婆的小阿姨。

面對故宮的左手邊200m不到,就是小阿姨的咖啡店,每天傍晚開始營業,午夜歇息;店內雖然有兩層樓,但規模不大,和朵兒咖啡館相同的是,也是有千奇百怪的雜物,有值錢的朱銘作品、有客人做的手工藝、小卡片、各種不相干的東西形成一種混搭風,店裡大大小小甚至小阿姨的ipod、食物,大都是熟客的心意。

在那裡,我看到了小阿姨和顧客之間超越家人的情誼,很多人甘願付錢來喝咖啡,順便給他罵一頓(多半是情感上的問題)我想,小阿姨應該有超多的故事吧?至少我去過幾次當中,我就有一個單純又美好的經歷....

老婆還在美國唸書時,偶而我會一個人,去找小阿姨聊聊。那天吧台坐了一個男人,但他多數時間只是低頭啜飲著咖啡,和小阿姨的互動並不多,只是偶而搭上幾句話。我到了之後也多半是小阿姨跟我的互動....所以我也不清楚他到底跟小阿姨交情深或淺;直到後來又來了一個熟客,馬上小阿姨很熱絡地和新來的那位聊開了,反而就我跟原本的客人一起比較接不上話。

人在這時候,說什麼也會擠出幾句客套話....我開始詢問他是不是常來?以及他的職業....前一個問題的答案幾乎沒意義,但他說他工作時,我倒是有點意外,是個木工,而且並不屬於特定的工班,算是個Free lancer....

我並不會對於職業別有過多的偏見,但是他除了笑起來憨厚點外(我甚至忘了他的確實長相),真的不太像是想像中的工人。首先他沒有台語腔或任何語助詞、不抽煙、頭髮有造型過、大約35歲左右體格也維持的不錯,穿著也算是有點洋派....但即使是個像是來自加州的木工,我也完全不知道要跟他聊什麼....於是....我硬是生出了一個來自於電視冠軍木工王的蠢話題,我說:「我覺得你們超強的,為什麼可以把房屋的天花板跟牆壁釘的這麼水平?」

.....沒想到搔中癢穴,他話夾子開了,拿出一個神奇的紅外線測水平的機器,發射出耀眼的光芒來對我表演解說....接著就開始講他的一些人生歷練,像是感情(忘記是不是離婚)結束後就開始過著簡單的生活,不想太累所以不去固定的工班,有工作就做,有得玩就去玩,也不喝酒想顧身體,只喝咖啡....

接著是一段迷人的描述,他說:「我最大的享受,就是在每次上工前,到麥當勞吃頓早餐,能夠好好看完一份報紙,喝完咖啡,我就很滿足。」我無意識地回說:「是喔....」,但是我的內心,至少被震撼了兩分鐘....多麼雅痞的生活哲學阿!
這個人說出的這段話,對我這個起床後麥當勞就一定是正餐的人而言,和Armani說冰咖啡是品味的象徵有著同等的重量。

你能夠想像這樣的一個人,坐在清晨麥當勞的樣子嗎?想像後的感覺,配上我的圖畫,這就是我在咖啡館獲得的故事。也許拍成電影很沒有戲劇張力,但是我在回憶裡非常珍惜屬於真實深刻的那天,那段話,那個人。

也希望他還是在上工前,吃一頓早餐,一杯伴隨報紙的咖啡....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Hasselblad 500c/m-終於走到這一部!


每次心裡總會有這樣的念頭:
『希望這次是我的最後一部相機!』

在我開始拍照,並且當作特定的興趣之後,經手過的相機....
我想大概至少有超過20幾台....其中有些當初純粹為了好玩而購買、有些則想作為練習工具、有些為了外型、有些只是為了體驗....

不過基本上我在買賣這些相機時,心裡有一些基本的邏輯規則;像是不會在同一個時間之中,保留同質性太高的兩台相機。或是需要太多配備鏡頭不買,也不一開始去碰太高單價的相機;最重要的是,我會評估買來的相機有沒有脫手的空間或價值。

隨著買過的相機越來越多,對於相機的價值觀也會越來越不一樣,記得當初買第一台小DC時,六七千塊都覺得超級貴!但是後來幾萬塊的東西,也買的下去....不過即使是這樣,太金字塔階級的,還是有自知之明無法負擔....

說到金字塔階級,有一個品牌馬上就會浮現出腦海裡:Leica!萊卡這個名字,代表著相機的貴族!也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凡的身價帶來的是品味、質感、知識的附加價值,也代表著無數大師的作品....彷彿拿著他,就像被歐洲皇室受勳加冕一般!不過在我開始玩相機時,萊卡距離我太過遙遠,而幾年前當我還沒來得及研究時,岳父大人就借了我他的壓箱寶:一台R6.2相機,搭配50mm F1.4以及一隻望遠鏡頭。

(岳父大的萊卡好帥!)

花了一陣子摸索之下,大光圈果然有非常奇幻的美麗散景!而且顏色異常濃郁!不過R6.2不是一台很好駕馭的相機,理由是他的敏感度很高,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否則容易過曝或失焦,加上手動測光快門,往往速度不夠快(出國搶拍的時候感受很深),所以當我買了Niokn F3之後就很少使用。

但是在我越來越了解相機之後,發覺頂級相機的代名詞,也並不是只有萊卡而已;另外還有同樣源自於德國血統的Rollei,以及瑞士籍的Hasselblad。
前者是以雙眼TLR聞名,在一些舊時代背景的電影裡時常見到的美麗相機,即使到現在都還是有推出新款雙眼相機,但是那價格....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的起的....新款一台要2-30萬,舊的也要1-2萬起跳到6-7萬(不同等級)。

(古典工藝的藝術品-Rolleiflex TLR)

而Hasselblad(哈蘇),則是我後來才開始感興趣的相機。
在買了海鷗之後,其實一直很想入手Rolleiflex 2.8F 或是Rolleiflex 2.8E系列這種有測光版本的大光圈TLR,09年去東京時,特別滿懷期待地到了二手相機店去參觀本尊(之前都網路上看到),不過當我站在櫥窗前時,失望的心態卻馬上油然而生....首先,太大了,真的很大,我馬上想到跟海鷗4a比,他大約多了四分之一以上的體積,以我使用海鷗的經驗來說,我馬上覺得脖子開始有種強烈的酸痛感....加上沒有親和力的價格,我就放棄了這個外型十分美麗的「重擔」。

我最早開始認識哈蘇,是因為工作的關係....
廣告公司ART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到攝影棚監拍平面,簡單來說就是判斷Layout、氛圍、光影甚至多拍素材來控制後續平面作品的完整度以及質感。
不過隨著自己開始拍照,除了工作內容,我對攝影師的技巧、以及手上的『工具』,興趣也漸漸提升~大部分的專業廣告攝影師,都幾乎有使用哈蘇的習慣,只是他們用數位機背取代了傳統的片盒,而且一個機背,就等於一台百萬名車!!!!

(Hasselblad海報!創始人跟超美相機!)

但是既然用了這麼貴的機背,為什麼裝在這台老古董上呢?而且攝影師反而都不用Leica?這讓我對哈蘇的成像感到非常驚奇!
和幾個攝影師聊完才知道哈蘇的優異成像以及耐用程度是讓他們選擇的原因,加上機身的剛硬美感,以及配上腰平觀景器時的帥氣感,讓我非常喜歡!之後便開始上網搜尋,但是同樣地....也是有很讓人卻步的身價!多數攝影師現在還在使用的機身都是503CW,光機身就要3-4萬,整組加上鏡頭、片盒大約6萬左右;比較平價的是老古董500C/M,要價約3萬多!沒事丟個3萬去買一個非必要的相機,也是需要從長計議的事....

所以我觀望了兩年,從偶爾上上國內網拍看價格等到開始用ebay....直到我買了一台Kiev相機來當替代品又很快賣出後....(做什麼事都不要想替代品才是上策!因為你還是會想要原本要的!)
加上電影【愛妻家】裡豐川悅司的感動形象催化下....(雖然一看就知道根本不會用哈蘇)

(愛妻家的經典畫面!看哈蘇多帥!!)

就在一個半夢半醒的深夜,我終於在ebay買了!(半夢半醒時慾望總是很衝動....)
還算便宜,花了不到3萬買了一台500C/M,一圓我的哈蘇夢!

(這就是我的Hasselblad!!!!好美喔!!!!)

(再來一張,鏡頭上有T*)

就這樣....我滿懷欣喜地拍了一捲,幻想自己就像個專業攝影師地等待洗出來的照片....
結果是好多張都嚴重失焦....而且片盒還有漏光的現象....

(失焦成品,完全對到花兒上....)

失焦雖然令人失望但好解決,基本上就是我光圈開太大造成景深過短的問題(沒事開到f2.8等於找死!幾乎要到f5.6以上比較好拍);漏光就有點....看了網路上的維修片盒漏光分享,說可以用3M的魔鬼氈代替海綿,也更不易有老化問題,就興沖沖地去買了要來換....結果神奇的事發生了....我轉不開片盒上的小螺絲們....只好送修....花了800塊,3M也就因此被晾在一旁....

接者過一個禮拜,慘劇又發生了,因為半按到快門鈕造成鏡頭快門卡死,又不能過片....又上網查故障排除,說要用起子或硬幣扭開....結果扭開了!但是過片鈕還是卡死,太複雜我不敢拆....又送修花了一筆錢@@(我到底在幹嘛!!!!)

就這樣,開始我不太順利的Hasselblad旅程,但是在慢慢調整摸索之後,也終於慢慢開始見識到這台相機的優異成像!我也非常推崇他的色澤,雖不如Leica那麼強烈,但是反而有種特別的電影文藝感!

(終於對到焦了....)

(Faye拿也很帥!!!!)

最後,用過兩部頂著金字招牌的相機,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好相機反而不容易駕馭,就像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開著法拉利飆車一樣,技術反而需要多加磨練!我想這對我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吧^^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never stop!

有想法的話,就請不要被現狀僵化住。
never stop!Please!
提醒擁有才能的年輕人,以及自己。